16小时不间断!广西交设检测公司完成西津郁江特大桥荷载试验
11月21日凌晨3时许,随着最后一辆加载车缓缓驶离桥面,西津郁江特大桥的荷载试验圆满完成。西津郁江特大桥是上横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线唯一控制性工程,桥梁全长1190米,主桥长680米,主跨400米,桥面宽31.5米,是广西跨度最大的边、主跨合龙形式的双塔双索面混合——组合梁斜拉桥。
(西津郁江特大桥的荷载试验圆满完成)
(建成后的西津郁江特大桥)
精心筹备,筑牢检测根基
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西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检测公司)承担了西津郁江特大桥的荷载试验。检测公司派出了一支以青年员工为主的技术团队,在试验前的5天时间里,技术团队就完成了在大桥塔顶、塔底、桥面、桥墩等关键位置100余个高灵敏度传感器的安装,用于收集各种关键数据。其中安装难度最大、安装风险最高的百米塔顶传感器仅用四小时就完成安装。
此次桥梁荷载试验分为桥梁外观检测、静载试验、动载试验和全桥索力测试等四个部分。检测公司采用120余支无线静态应变传感器、16 套无线静态数据采集模块、2 台高精度测量 “机器人”、12 个无线索力测试模块、12 个无线模态采集模块、2 套动应变采集模块和 1 台免靶标动态挠度测量系统等先进设备,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数据采集系统,来开展试验工作,对全桥包括主梁、主塔、斜拉索等 8 个监测断面、16 个工况、200 余个监测测点进行数据采集。整个试验共采用 30 台重型卡车加载,工况最大加载重量达1020吨。
耐力挑战,大桥“体检”过关
“大桥静载试验是在桥面指定位置分批停放加载车,通过测试截面应变、挠度、水平位移及纵向位移等参数。”该荷载试验项目负责人潘栋介绍,“动载试验则是模拟两种行车情况,第一种是脉动试验,是在桥面无任何车辆的情况下,通过布置在桥梁上的传感器拾取微幅振动,经低频放大器放大信号后,用动态信号采集系统进行采样、分析。第二种是跑车试验,4台40吨的加载车以不同车速在桥面行驶,测试桥梁的动态应变和挠度。”此外,试验加载完成后,技术团队对全桥的128根斜拉索索力进行一次性通测,为后续的运营期监测提供初始数据。
(采用高精度测量“机器人”——全站仪TS60进行作业)
试验过程中,技术团队采用高精度测量“机器人”——全站仪TS60进行作业。这款先进的机器测角精度达到0.5秒,测量精度高、速度快。依托检测公司自主研发的控制程序,实现自动化测量,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,为大桥的荷载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(荷载试验现场)
(16小时不间断“体检”)
经过长达16小时的耐力考验,西津郁江特大桥以优异的表现顺利通过深度“体检”,大桥施工质量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,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也符合规范标准,为后续的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(数据采集)
青年担当,护航交通工程
检测公司的青年技术团队,在这场 16 小时的耐力考验中,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西津郁江特大桥荷载试验的成功,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,更是青年文明号精神在交通建设领域的一次精彩绽放。未来,检测公司将以此次成功的荷载试验为契机,继续秉持专业、严谨、负责的态度不断探索创新,为更多的重大交通工程保驾护航。
下一篇:广西交设助力吴上高速公路通车